嘉義縣長翁章樑(中)、財政部促參司長李建賢(左二)等人10日共同見證阿里山油菊在鹿草焚化廠的覆育成果。(呂妍庭攝)
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團隊與嘉義縣環保局、達和環保公司合作,在鹿草焚化廠區內的永續循環示範園區覆育臺灣原生種「阿里山油菊」,經過1年多栽植,成功讓園區成爲阿里山油菊平地最大覆育基地,雖平地大量繁殖已不成問題,基於保留基因使命,嘉大團隊將透過採取不同族羣種原方式,讓授粉繁殖具基因多樣性,終極目標是希望用平地的種子直接覆育阿里山油菊。
縣府2021年12月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報請財政部專案覈准「有償促參案+(RTO)(修建─移轉─營運)」模式,與達和鹿草環保公司再度合作,10日嘉義縣長翁章樑、財政部促參司長李建賢、環保署訴願會主委洪淑幸、嘉縣環保局長張根穆等人除見證阿里山油菊覆育成果,也舉行促參案識別標誌設置揭牌,宣佈焚化廠啓動整改,逐步轉型成生態永續環境教育園區。
翁章樑說,相信阿里山油菊有機會成爲在地農特產另一個「金字招牌」,帶動地方創生,而焚化廠更將成爲結合生態、運動、教育及休閒的空間,讓焚化廠不再是鄰避設施,而是與鄉親生活親近的天然園區。
目前達和已將廠內0.5公頃閒置土地整地成永續循環示範園區,其中0.3公頃與嘉大合作,無償做爲阿里山油菊覆育基地,嘉大助理教授張坤城說,阿里山油菊是中高海拔原生種,通常在人爲干擾少的崩塌地生長,移植到平地仍生長良好,透過扦插大量繁殖更不是問題,但移植後的發芽率才1成,基於保留基因多樣性的使命,會透過種原多元採取,豐富基地裡油菊的基因,藉此提高發芽率。 張坤城說,阿里山油菊含有龍腦冰片、精油,葉子還能萃取成原液,具美白效果,都是未來可開發成商品的利基,目前已有業者研發出阿里山油菊化妝品、保養品等,預計3月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