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9月17日報道,2003年3月26日,作爲“持久自由行動”的一部分,來自第173空降師的一隊美國士兵傘降到了伊拉克北部某地。他們當時不知道,自己可能是歷史上最後一批以這種方式進入戰場的士兵。
如今,全球所有名副其實的軍隊都有傘兵部隊,但隨着二戰後直升機的出現,從飛機上空降傘兵的方式已幾乎絕跡。然而,雖然傘兵的功能性可能有所淡化,但他們的威望卻有增無減。無論是他們訓練的艱苦程度,還是在惡劣環境中生存和作戰的能力,都使他們成爲應對最嚴峻挑戰的精銳部隊。
烏克蘭戰爭中,在決定這場衝突未來走向的戰線上,烏克蘭人正在把駐地爲扎波羅熱州奧列霍夫的第82空中突擊旅(以栗色貝雷帽爲標誌,是烏軍反攻的先鋒)用作“攻城錘”。
這是烏克蘭軍隊中裝備最精良的部隊,也是其唯一裝備英國“挑戰者”-2主戰坦克的部隊。部署在第82空中突擊旅右側的是另一支空降兵部隊——第47機械化旅,該旅經過兩個月的戰鬥奪取了羅博季涅。在向托克馬克和梅利托波爾推進的過程中,他們已經成功地取得了突破,甚至突破了俄軍防禦重點之一“蘇羅維金防線”的第一層。
爲了阻止烏軍空降兵部隊的推進,俄羅斯人不得不從赫爾鬆前線調來他們最好的後備部隊以堵住突破口,那就是以藍色貝雷帽爲標誌的第76近衛空中突擊師。該師官兵的防彈背心上還有聖喬治絲帶作爲“護身符”。他們配備了BMD-4空降戰車,這是一種輕型、快速的冷戰時期履帶式裝甲車,通常由小規模的空降兵部隊使用。最近幾天,俄軍已將其他一些精銳部隊(也是空降兵)從巴赫穆特前線調動至扎波羅熱地區,這表明了莫斯科對該地區戰局的關切程度。
換句話說,在戰線的兩邊,這次反攻甚至整個戰爭的決定性戰役任務,都被交到了傘兵手中。
由於俄羅斯設置了密集的防禦工事和雷區,即所謂的“魔鬼花園”,烏軍在這條戰線上的進展非常緩慢。有些地區的地雷密度甚至達到每平方米5枚。其中一些反步兵地雷有大號沙丁魚罐頭那麼大。這些地雷與可以炸燬坦克的反坦克地雷混合佈設。上一次有軍隊面臨這樣的情況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北非戰場的第二次阿拉曼戰役中。當時,蒙哥馬利將軍指揮的英軍需要在1942年夏季和秋季穿越廣闊的雷區,才能將德軍逐出埃及。
面對這樣的局面,烏克蘭軍隊在沒有空中優勢的情況下,正試圖在遠距離上摧毀俄羅斯軍隊的火炮,並在清理出無地雷走廊後,慢慢地從一個小樹林推進到另一個小樹林,以儘量減少傷亡。俄軍準備了幾個月的防禦措施有效嗎?非常有效,但也並非無懈可擊。(編譯/田策)